原本这篇文章专门写的是Kali的源配置,后来发现,反正Kali不仅仅源不好配置,输入法啊,安装Chrome,安装Qt5,反正一个比一个烦,干脆把慢慢地配置Kali的过程写下来,这样对于别人也有一个帮助,对于我自己以后忘了也可以再次复习。
2017.11.15更新
安装
Kali安装 → 传送门
因为之前已经写过一次如何在双系统上安装Kali了,我想在虚拟机上面安装肯定要比在双系统上安装要简单,故不再写了,按照文章的安装进行安装即可。
源配置
Kali的源配置一直都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,两个问题,源的问题;配置问题。
1.以root用户登录
2.确认Kali版本
1
|
lsb_release –a
|
3.配置/etc/apt/sources.list
1
|
leafpad /etc/apt/sources.list
|
4.更新源
1
|
apt–get update&apt–get upgrade
|
输入法安装
1
2
3
|
apt–get install ibus ibus–pinyin
apt–get install fcitx fcitx–googlepinyin
ibus–setup
|
配置输入法
添加输入法
重启
输入法安装成功
2017.11.16更新
apt-get常用命令:
- update – 取回更新的软件包列表信息
- upgrade – 进行一次升级
- install – 安装新的软件包(注:软件包名称是 libc6 而非 libc6.deb)
- remove – 卸载软件包
- purge – 卸载并清除软件包的配置
- autoremove – 卸载所有自动安装且不再使用的软件包
- dist-upgrade – 发布版升级,见 apt-get(8)
- dselect-upgrade – 根据 dselect 的选择来进行升级
- build-dep – 为源码包配置所需的编译依赖关系
- clean – 删除所有已下载的包文件
- autoclean – 删除已下载的旧包文件
- check – 核对以确认系统的依赖关系的完整性
- source – 下载源码包文件
- download – 下载指定的二进制包到当前目录
- changelog – 下载指定软件包,并显示其changelog